禮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呢

彩禮的由來:因為古代是農耕社會,所以男方娶了女方,那就相當于是家里添丁進口,多了一個人干活。多了一個人生孩子。然而女方呢相當于少了一個人,少了一個勞動力,并且女方是不入祠不入墓。也就是說這個女方嫁給
男方之后,就跟娘家那邊沒關系了。既不入祠堂,也不入家譜,同時呢也不入墳墓,就是始終跟著男方走。正所謂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,所以這個彩禮就相當于是男方家買斷女方的一個聘禮。
在中國結婚的禮節中古代就有“六禮”的說法。這“六禮”包括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,請期、親迎。
納采就是提親。古代男女成婚,素有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的說法。男方想要求娶人姑娘,要父母先請媒人去女方家里探風,女方同意就可以送定親信物,一般指大雁,不同朝代說法不一樣。第二禮就是聞名。顧名思義就是詢問女方的閨名以及生辰八字,進性卜算,確定兩人是否合適,以及合適的結婚時間。第三禮納吉,就是男方把第二禮的結果告訴女方,并告訴對訂婚的吉時。納征是第四禮,也是重頭戲。說白了就是就是南方向女方送聘禮,也就是現在的彩禮。第五禮是請期,男方通知女方結婚的時間,如果女方沒有意見就確定下來。親迎是六禮中的第六禮,就是結婚了。男方親自去女方家里把女方迎接過門。
慢慢的彩禮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,現代社會人們對彩禮的普遍看法是,對女方父母的一點補償,畢竟女方家長撫養孩子長大不容易,后半生都要在男方家里生活,以男方家庭為主。但是近幾年來,“天價彩禮”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。隨著彩禮錢越要越高,導致很多家庭娶了媳婦之后就傾家蕩產了,辛苦了大半輩子,一朝回到解放前,甚至有些家庭會因此造成經濟困難,結婚后矛盾不斷,最后導致離婚。